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大会发言 >> 政协九届三次 >> 以改革创新探索的精神深入扎实地推进我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

以改革创新探索的精神深入扎实地推进我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

2014-01-08 09:33:17 来源:我的网站 浏览:3045

                      刘兆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后及2014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五位一体”之一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从理念落地为制度设计和产业发展。政府将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制度层面上发挥主导作用,而市场也将在产业层面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合力推动下,作为生态文明之一的生态产业必将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线之一。今后,我市要在政策红利、机制创新与市场主导中积极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以改革创新探索的精神,深入扎实地推进我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
一、对我市生态农业的基本认识
  1、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农业概括来讲,它就是一个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涵盖了农、林、牧、渔、加工、贸易等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生态农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我市的气候条件对于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天然的优越条件,国土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2012年已达76.8%,被称为“绿都”。同时,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区域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些都为我市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决定了我市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根据我市的实际,突出我市生态农业的区域性。
   2、生态农业的发展符合国家绿色环保高效的产业政策,不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它包括绿色循环低碳农业、特色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已由农产品的生存消费型开始向生态绿色安全型消费转变,这种内生式的持续增长为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深入扎实地推进我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市场决定的基础。
    3、粮林茶果油等及其加工与贸易构成了我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我市的生态农业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推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的发展,例如梅列区陈大镇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已初具发展规模。作为南方林区,我市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注重突出三明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着力发展包括菌类、高档中药材在内的林下经济、油茶等特色经济,有力地促进了森林产出效益和生态功能双提高等。当然,我市的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耕地、水及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工业三废”、农用化学品、生活污水、垃圾、人畜粪便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与农业生产自身对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生态农业示范区比重小、生态有机稻占比较低、土地“四荒”现象较普遍、务农人员老年化低端化、生态农业价值评估体系以及生态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滞后等不利于生态农业大发展各种制约因素。总体上看,我市的生态农业仍处于发展的较初级阶段,尚不能够满足我市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向改革创新要政策红利,通过积极的探索来释放增长潜力,推进生态农业大发展。
    1、释放生态消费需求的潜力,亟待深化对我市生态农业大发展趋势的认识。推进改革是我国2014年经济工作的两方面任务之一,“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一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人民群众消费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开始明显增加;二是新型城镇化将扩展绿色农产品直接消费的空间,绿色农产品将出现“结构性供需矛盾”的局面。我市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主动去适应这一生态消费的新形势,为我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2、释放生态农业吸纳就业需求的潜力,亟待实行生态农业财政优先倾斜、就业吸纳率与奖补率“双升”、生态农业补偿与环保挂钩等扶持政策,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我市的生态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程度较低,集中了大量的小微型企业和个体营业者,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农业财政奖补政策与各类金融贷款减免政策需相应的扩大范围与提高比例。
    3、释放生态农业劳动力供给的潜力,亟待通过吸收消化改革红利等举措,来推动我市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等交易平台的创建。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建议依托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创建三明市各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引导包括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在内、符合国家新政策的各类权属进入三明市各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规范化交易,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生态农业领域。
    4、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人员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领路人,创新各类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生态农业的机制,亟待探索出台各级各类农技人员技术入股等政策,促进各级各类农技人员成为生态农业大发展的推动性骨干,建立起与相关企业、农户形成“利益共享 风险同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相应增加各类农技人员的服务性收益。
    5、释放新型城镇化的潜力,亟待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育。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支撑,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队伍。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市场将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时代的到来,农村土地将逐渐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职业化农民的队伍将逐渐得到发展。一是要通过制定“职业农民”人才培养规划,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把培养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职业农民”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点之一,以改善我市从事生态农业者的科技素养亟待提高的局面;二是要积极引导社会更新观念,让社会充分认识到“职业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稳定的职业;三是打破各种框框条条的制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生态农业发展领域,为“职业农民”队伍素质的不断改善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增强“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大力发展我市生态农业需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1、创新驱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是促进我市生态农业大发展的现实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要把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更多地向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组织倾斜,以形成更多有效资产和现实生产力。在推进生态农业大发展中,还要积极开展建立以“农民股东化”为核心的新型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机制的探索,力求有所突破与创新。
    2、粮食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省的主要产粮区之一,我市的基本农田面积达247.45万亩,在保障我省的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意味着我市的绿色粮食的成长空间巨大。一是要向科技要红利,通过加快推进生态有机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发展工厂化育秧,实施生态有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建设等举措,增加我市生态有机稻在粮食安全中的比重与经济效益;二是建议提高生态有机稻制种专业户、生态有机稻种植大户、生态设施农业的财政奖补比例,并及时足额直补到户。
    3、依托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基地,抓住国家将设施农业补贴范围从蔬菜钢架大棚扩大到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水产等产业的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项目资金重点向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培育发展符合各县(市 区)地域实际的生态农业主导产业,选取基础较好的梅列、清流等区县进行试点,建设具有我市生态农业特色的示范窗口,点面结合,推进我市生态农业大发展。
    4、跳出生态农业看生态农业。把生态农业放入旅游、三明特色文化等产业链中去。通过大力发展农园观光型、“森林人家”和“水乡渔村”等旅游生态农业项目,深入挖掘我市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的潜力,充分利用我市各县(市 区)独具特色的山区生态农业资源,把生态农业的田园风光、耕作体验等无形资产,通过生态农业旅游这一媒介转化为有形的资产,丰富生态农业旅游内涵,增加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进一步拉动我市的就业、旅游、零售、酒店、娱乐等诸多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双向”、“多向”消费。
    5、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做好“省内外两个市场”的营销,依托现代物流业及电子商务,助推我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充分利用好全市县县通高速,向莆铁路开通、南三龙铁路开建等交通网逐渐完善的优势,主动适应大数据、互联网的新形势,整合、完善三明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抓住福建省相关部门组织我省知名商品进入淘宝网等知名平台的契机,采用网店或者平台营销的直销模式,引导我市的生态农业产品走向全省、全国的大市场,让更多的福建省、三明市的知名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中产生、丰富与壮大,不断提高我市生态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