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大会发言 >> 政协九届三次 >> 建设美丽乡村 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建设美丽乡村 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2014-01-08 09:50:59 来源:我的网站 浏览:2972
                       民盟三明市委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中国” 首入报告。为此,民盟三明市委会从美丽乡村、生态农村建设的角度入手,在三明市取3个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村庄,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形成“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调研报告。
一、三明市美丽乡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一)有关政策:三明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3月专题研究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第24号)下发,随后下发的有:《三明市美丽乡村行动实施方案》、《三明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项目考评内容及标准》等;各县(市)、区也随之下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如建宁县制定并下发《建宁县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培育实施方案》。
(二)三明市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三明市从五方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以水源、家园、田园清洁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内容的“三清一整治”工程,2013年已实施连片整治88个村。二是农村建筑物立面改造。市政府安排财政专项“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对建泰、福银、向莆、永宁等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500米以内3050户进行建筑物立面改造。三是库区环境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移民村每村安排300万元、市级试点移民村每村安排100万元以上,对19个移民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四是旧村镇改造。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契机,对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市级中心乡镇及其他乡镇本点共17个项目进行综合改造。五是农村绿化美化。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一重山9000亩全面进行绿化美化。据统计,目前三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8%,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39个,面积12.2万公顷;全市有3个省级生态县、11个******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111个省级生态乡镇、123个省级生态村、825个市级生态村获得命名;三明市泰宁县通过******生态县技术评估,另有51个******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村通过验收。
二、三明市美丽乡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规划先行的观念不够明确。大部分的村都没有形成或没有重视规划的意义。如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的村镇政府已聘请专家统一进行了规划,但村两委干部并没有重视规划的意义,反而是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找项目、引资引智的发展思维没有或较弱。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或较小。多数村的村民收入还是以传统的种、养模式为主,没有形成科学种、养及农业产业化,村民对科技兴农没有或概念模糊。当前较有规模的种植如烟叶种植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农民成片种植,农户自主种、养殖的产业较少,农户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及网络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就更少了。
(三)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财政保障较少。由于财力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而建设项目、特色产业等的市、县相关扶持政策针对性较少,造成现在少数村发展建设得好,大部分的村发展建设较慢。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只有一些条件较好的村,如:地理条件好较好招商引资的、有挂钩扶持单位且该单位扶持力度较大的等这样的村就建设得更好一些、发展得更快一些。
(四)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农村存在“功利化”、大拆大建、千村一面等问题。调研中多数村干部都想“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但是,建设美丽乡村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保护农村生态、改善农村环境,进而提高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如果要发展旅游吸引外地的游客,就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适当加入旅游的元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可以利用这些元素的。
三、推进三明市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注重规划,做好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规划并坚持规划先行。
  做好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总体规范,要尊重自然、尊重乡村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为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村俗、质朴的伦理道德和紧密的邻里关系构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有着巨大有形和无形影响力的民俗。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环境,美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乡村文化和历史。美丽乡村建设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使村民体会到原有的熟悉生活与交往氛围,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同时,规划一旦确定了,就要求现任及以后多任的村干部坚持按规划来建设乡村,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或领导的意志随意更改。
(二)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做好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整体考量。
  传统的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粗放模式,难以集约化、精细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发展效益高、前景广、可持续的高效“都市农业”。也应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中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某些传统,注重可持续发展。比如,集中设置生活服务区,减少占用多余用地;设置集中排污点、垃圾回收点、污水处理净化点,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利用生物能源减少高负荷、高排放的化学能源,利用植物的净化与分解技术净化生活污水等等。
  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这也是诸多美丽乡村发展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一条重要举措。因此,在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近期目标时,应与乡村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整体的考量。
(三)要注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行动实施方案、细则。
  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班子、目标任务、工作机制、经费等各方面要制定一个实施细则;对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系统和景观风貌等要协调各部门统一规划,对集镇主要出入口、主干道沿线、滨水地段、商贸街区、广场等重要地段和节点要进行精细化设计。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各级政府一是要明确目标任务。辖区内每个乡镇都要确定1—3个示范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年度、分阶段扎实推进,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每个乡镇都有一些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二是把握建设重点。要执行好规划,引导好群众,美化好环境,着力推进“五整治、五提升”,做到“三分两无”,绿化“四旁四地”;要发展好生产,围绕“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使农村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辖区内乡镇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充分调动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带领村级组织和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四)注重保障资金,做好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多元化融资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是保障。一是要统一进行产业布局,通过计划和市场着手,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四个方面来共同筹集资金。同时,吸引非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进驻农村,带来资金和人才,再争取一些城市对农村的帮扶。二是要按照“政府补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思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各县级财政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重点对垃圾清运、立面改造、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等项目进行补助。各乡镇要把环境整治和小农水、乡村道路、危房改造、造福工程、家园清洁、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整理等结合起来,积极策划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生态农村亮点工程。三是要落实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严守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底线,积极探索村级公益项目管理、运营机制,确保已建成设施持久发挥作用。四是要注重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引导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完成从“政府引导”到“农民自主管理”的转变,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事务管理及村规民约的制定,让文明的乡风吹遍田间地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