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提案 >> 政协九届四次 >> 关于组织实施“三明城市闽学文化景观”建设的建议

关于组织实施“三明城市闽学文化景观”建设的建议

2015-01-28 10:32:31 来源:我的网站 浏览:2440
                                                许丽华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建设品质,而且有助于塑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居民文化修养,进而展示独特的城市形象。近几年来,我市着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沙溪东岸沿江中国传统文化走廊等一些城市文化景观建设为三明城市美景增添了不少亮色。但文化景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仍显不足,综观全区文化景观建设仍显薄弱,沙溪西岸文化景观建设较为空白,从整体上看三明在城市形象、城市品质上还需提升,让人留下城市记忆。

    三明与闽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历史上我国理学主要分为“濂、洛、关、闽”四个分支,其中“洛”指程颢、程颐兄弟,因其家居洛阳,世称其学为“洛学”。南宋时,杨时赴河南拜“二程”为师,学成回闽,成为理学南移形成闽学的重要人物。之后,杨时一传罗从彦、二传李侗、三传朱熹。从杨时起,闽学的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以闽籍为主,尤以朱熹在闽讲学影响深远,弟子众多。闽学学说中融合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精髓,形成了完整博大的哲学体系,并自朱熹以后宋至清代被奉为“官学”,成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代表。故宋明以后,人们推尊杨、罗、李、朱为“闽学四贤”。在“闽学四贤”中,杨时、罗从彦、朱熹或为三明市域出生或曾在三明市域生活学习或从事讲学等活动,均留有大量文物遗迹。可见,三明作为“中华闽学圣地”当之无愧,在三明城市建设中建造闽学文化景观具有其独特意义。根据三明城市地形地理条件、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布局和当前城市建设现状,建议组织实施“三明城市闽学文化景观”建设。

    “三明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把市区建成生态景区,节点造成文化景点,建设中华闽学圣地”。就闽学文化打造的主要内容,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抓:1.市区主轴——建设“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在沙溪西岸从台江坝到上河城的13公里亲水岸边,修建石质栏杆,雕刻名言警句、圣贤格言和龙凤、幡桃、莲花等吉祥图案;长廊通过新建、改建、融入的办法,建园造景,景水相融,让园中有景、景在园中;在重要节点上,精心打造亭台楼阁、浮雕景墙、雕塑石刻、小桥流水,通过诗词、绘画、雕刻等艺术手法,将名人轶事、民俗风情、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建成独具文化底蕴且又生态自然的“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2.南北重要节点——“闽学文化广场”、“闽学文化园”。南部,结合新建南三龙铁路三明南站建设“闽学文化广场”;北部,在旧铁路桥西岸建设“闽学文化园”。3.其它区域的拓展——结合市区已建和在建的公园、绿道绿地景观、小区及教学实训基地等融入闽学文化,形成闽学文化主题,造就闽学文化浓厚氛围。

    就当前,可从市区文化主轴和重要节点入手,建设“一廊一园一广场”,即“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闽学文化广场”和“闽学文化园”。

    为加快推动项目的实施,建议:

    1.把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民生事业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组建领导团队和工作团队:可请市领导牵头,并从相关部门抽调干部组建机构,牵头组织、协调、督查项目的实施。

    3.在具体实施中,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既可采取新建形式,也可通过改建、融入的办法融入文化,造出文化景观。

    4.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除了市财政投入外,还可组织县区参与、社会共建等各种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这样既可解决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更是一场对闽学文化的广泛宣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