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提案 >> 政协九届四次 >> 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不应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农业生产环节,加强源头把控的建议

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不应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农业生产环节,加强源头把控的建议

2015-01-30 16:49:26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1753
                       管其宽

  近年来,我们的农产品安全形势益发严峻,我们看到一方面涉及农产品安全的大案、要案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大;百姓也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医院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病人却越来越多,却总也是住不进医院?为什么?其实,大家只要认真看一组统计局公开的数据就知道问题出在那里?截止2014年,全国的农药需求量为100.99万吨(有的统计数据达到268万吨),折1009900000公斤,按全国14亿人口计算,人均0.721公斤,就是人均分到的农药“福利”可以达到1.4斤之多。用量越来越大的农药喷洒在我们的大田农作物和土地上,最后残留在我们天天食用的农产品上面,最后被端上餐桌被我们的百姓一匙一匙吃到肚里。

  可现实情况更令我们担心,我们的农业部门现在面临的现状却实在让人忧:一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线断、网散的局面;二是基层农技部门基本上减员、脱岗、缺岗等有庙无和尚问题突出;三是基层农技人员断层问题严重,据笔者了解,在基层农技部门基本没有70后、80后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从事农业,农业技术岗位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四是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爱干农业的干部;干了农业的干部也没出息,农业干部从农业部门流失严重;五是农产品安全形势严峻,农业部门勤于下发责任状,多把责任压给基层,少从技术上、从源头把关,管理流于形式,最终结果是——农产品安全管控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也做不到位。农业技术部门印发的技术资料不少脱离实际,生产中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意味着农民真正在生产中用的农药等措施往往跟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不一样。更严重的是,我们的农技人员如果心里没有食品安全的理念,就很难教出具有安全理念的农民!例如:现在农民每年每亩不用上近1000块的农药就种不出槟榔芋来供应市场了,这些问题可能我们的农技部门连知道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如何教会我们的农药不用农药或少用农药种出好的农产品供应市场;基层农民已经不用农药就种不出农产品,农民用药基本上不是听从农技人员的指导,基本上是听从(没有专业知识的)卖农药的经销商的指导,农技推广体系形同虚设,这种监管体系有胜于无。农民种出安全的农产品供应市场的源头引导与监管缺失的形势让人忧虑。

建议:

一、农产品安全管控不应停留在与基层签定责任状上面,简单把责任推给基层政府,能解决问题吗?真正应做的是应把管控的关口前移,从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的投入品环节管起,确实教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确保从生产环节产出安全的农产品。

二、重新组建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基层要确保人在阵地在;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技部门当回事,让农技人员回归主业,减少或杜绝参与计生、统计、拆迁等业务外的工作。

三、尽快考核、选聘一批70、80后的技术干部进入农技体系,确保人员留得下、用得上,用得好。

四、改革职称评定机制,要让混饭吃的“南郭先生”混不下去。对现有农业技术干部的考核不应留在农业局的小范围内,对其技术成果应在全市范围内对全民公示,防止上层职位的农业技术人员利用职权窃取基层技术人员或农民的技术成果。

五、完善镇、村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确保技术服务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问题消化在基层,问题管控在一线,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管控网格化;

六、加大农业安全生产体系的投入,农技干部要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带领百姓大力发展少用农药、安全的原生态农产品。

七、改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管控模式,农业部门不应只管发证、收钱,应降低收费门槛,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为自家的农产品申请一个无公害的标识或绿色的标识成为一种动辄花费上万或几万元的负担,要卖出多少水果和蔬菜才能回补办证的费用?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没有监管,百姓对无公害、绿色的认证并不认可,根子在于只管收费不管监管。无公害认证而应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低收费的服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