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大会发言 >> 政协九届五次 >> 关于我市城市老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建设的建议

关于我市城市老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建设的建议

2016-02-05 11:13:14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1944
                                          许勋恩
 
    适老环境是指居住区内由住宅周围的人工和自然环境共同营造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完善的硬件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以及专业的软件服务。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87%,根据国际通行的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我国目前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近十几年,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每年老年人口以3%的速度递增,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也以年均百万人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三明作为一座工业型城市,加强适老性社区的建设是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
一、三明老社区背景
    适老性指社区的规划建设在不排斥普通居住者的前提下,满足各阶段老年人需求。老年人身体体质日渐衰退,感知、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对于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要求逐渐增强,而建设于特定时代背景的老社区显然没有做此类考虑。
    三明老社区指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前的居住区,多为原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配套家属宿舍区,俗称“单位大院”。这类社区建设模式独特:5~6 层的标准化的行列式住宅,房屋建筑标准低,强调经济性。当初的青壮年住户如今已步入老年,老社区也产生诸如老龄化程度高、流动人口多、配套设施匮乏等问题。东新五路一带、三钢三化、三元区还末旧城改造的集中建设住宅,这类住宅目前在三明市中占有较大比例。据统计,三明市内现约35%的老年人居住于老社区中。在居家养老的大背景下,老社区也是城市养老建设的一处主“战场”,老社区如何适应“养老”的新要求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三明老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问题现状
1 、社区日照标准过低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因而,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要有更高的日照标准。老社区的房屋建筑标准普遍较低,用现行居住区规范做比对,老社区无法满足基本的日照要求。据调查,老社区中大部分住宅楼的日照间距系数不足1,更难以达到冬至日2小时的老年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由于三明受山地型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制约,社区建设密度高,建设间距窄,社区开敞空间长时间处于建筑阴影中,降低了老年人使用的积极性。
2 、空间结构单一
    上世纪 60—80 年代间的社区,基本上均采用“排排楼”的空间布置手法,即将条形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行成列的布置,在社区的中心布置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等。如此模式化的设计手法使得老社区的空间形式“千篇一律”,住宅楼前空间都是统一的“条状”,既缺乏美感又不利于识别。老年人身体机能消退,对外界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多样化的社区空间结构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可识别度,还可以产生多样性的活动。
3 、户型结构老旧
    老社区的户型结构主要有三种:“床寝型”、“餐寝型”、“小厅小户型”,此类结构已与当今的生活习惯格格不入。此外,受当时居住面积规格的限制,户型内过道、厨卫空间过于狭小,无法满足轮椅的使用。老年人既承担了老旧户型设计不合理带来的生活不便,又要忍受空间尺度非适老性的现实。
4 、交通结构落后
    三明主干道两旁均为社区居民住宅,这样布局不利于人们生活,尤其是老年人生活。老年人对噪音的抗受度远低于青壮年,长时间的噪音干扰不仅会使老年人烦躁不安,甚至会使老年人产生幻听、幻觉,危及身体健康,因而有序组织老社区交通,避免产生噪音是十分重要。老社区的交通组织形式均为人车混行,加之道路较窄车辆增多,机动车抢占步行空间的现象较普遍,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构成威胁。
5 、休闲设施匮乏
    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充裕,同时对修身健体、聚会交友的需求较多。社区的休闲设施是老年人日常打发时间、提升生活趣味的主要途径。老社区建筑净密度普遍较大,基本达到 32%以上,社区的可用土地有限,难以大规模、齐全的配置休闲设施,导致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内容趋同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根据调研结果总结,老年人倾向于在活动站、健身场所和绿地花园等处与同龄人进行聊天、跑步、散步等,因此,适老性社区的室外空间要设置必要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同时要考虑园林景观的合理布置,重视组团绿地的精心设计,活动场地不宜过大。如果有可能,应将老年人活动场所与儿童游戏区紧邻布置,有利于老人在照顾孙辈的同时,进行自身交往。
6 、无障碍设计欠缺
    无障碍设计是方便、消除残疾人的信息、移动和操作上障碍的设计方法。它不仅适用于残疾人,对老年人同样有利。无障碍设计能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是老龄化社区应该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老社区普遍缺乏无障碍设计,即便配置了坡道及扶手,但大部分因设计不合理或因停车难等被人为占领而不能正常使用。
三、提升三明中心城市居住环境适老性的建议
1、 适量新建 “社区化”老年居住设施,对老住宅进行终身可利用改造
    基于老社区空间有限性的特点及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考虑,新建老年居住设施应遵循“地域化”、“小型化”、“家庭化”的原则,以达到使老年人在自己长期生活而熟悉的环境中安心养老的目的。同时,针对老住宅在空间上(室内外存在高差、入口过小)、构造上(无扶手、地面滑)、设备上(无紧急呼叫系统)的问题进行改造,可以解决部分老住户的居住问题。“新建与改建相结合”是构筑老社区居住设施体系的有效方法。
    “行”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数据显示老年人的经常性出行需求基本聚焦在生活需要和社区活动中,且受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出行时绝大多数选择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因而,为方便老年人出行,旧城改造除了大力提倡发展社区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外,设计者需要在社区设计时考虑老年人的平均步行速度(50m-60m/分钟),按10-20分钟的中长距离步行时间计算设置超市、菜市场、活动公园、社区医院等便民服务设施,将其配置在社区周围0.5km-1km范围内;同时要根据公交站点合理设置社区出入口,减少老年人步行及等车时间。
2、适度引入市场化,建立完善的老年援护服务体系
    现状老社区内的养老服务多是由社区自发组织而成,囿于资金、人员有限,难以形成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采用“服务外包、社区多方审核”的形式,将部分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不仅可以规避掉社区的固有劣势,而且可丰富社区老年服务的种类,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结合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以政府提供的无偿老年服务为平台,适度引入市场化,对建立完备的老年援护服务体系十分有益。
3、实现社区无障碍设计全覆盖,完善社区物质空间环境
    针对老社区空间环境设计精细度不足、空间形式单调等问题,利用“人体工效学”、“无障碍设计”等手法对老社区物质空间环境进行全面、精细的设计。“人体工效学”是研究人体的多种行为状态所占的空间尺度,以科学确定人们的生活空间的尺度和环境的学科。利用“人体工效学”中的老年人体模型的基本尺寸设计老社区内物质空间,是提升老社区物质空间环境适老性的有效方法。在进行活动场地设计时要注重对细节的考虑,如完善步行交通流线,采取人车分流设计;在有高差的地方设置安全标识,安装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注重设施使用的方便性;控制步行路的宽度、坡度和表面的材质肌理,使其更适于老年人行走和轮椅的安全通行;还应设有明确的标志表明方向性,可为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的方便;配置安全与监控系统等,由保安室进行监控,保证老年人活动时的安全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