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提案 >> 政协十届五次 >> 关于推进三明市文物古建筑北斗监测系统方案的建议

关于推进三明市文物古建筑北斗监测系统方案的建议

2021-01-27 11:11:27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2611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古建筑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预能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古建筑安全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三明市第三次全国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共登记文物点4729处,其中古遗址722处、古墓葬359处、古建筑3260处、石窟寺及石刻5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其代表建筑334处,其他3处。文物古建筑作为珍贵的人文资源,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灵魂,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这些文物古建筑物历史悠久,风格迥异,展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然而近年来由于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旅游业发展等自然因素,导致现存的古建筑破坏或者损毁。依靠人工进行巡检维护存在工作量大、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等缺点,造成文物安全责任履行不到位、监管缺失。因此,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三明地区的古建筑监控系统,是我市当前做好文物安全保护的首要问题。

而当前铁路卫星应用东南研究中心成员单位-福建省三联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一带一路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文物古建筑北斗监测系统》,根据文物保护的特点,通过北斗高精度智能采集数据终端综合监测,使用物联网、传感器、5G、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古建筑的倾斜变形数据、地基基础的沉降位移数据、北斗定位智能巡查、人员巡查轨迹定位、消防安全数据、隐患预警数据、系统联动应急数据等,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与周期性的古建筑安全的检查相结合,实现数据协同、及时预警、问题可控,信息自动化实时采集,可打造一个跨区域、跨网络、跨平台、融合互通的可视化监测系统平台。

当下,全市上下倾力做好“三明实践”后半篇文章,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更具深远意义,更需要北斗凭借高精度定位能力保护文物古迹这一“秘密武器”,为我市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

为此,建议市政府从通过持续推动“北斗+数据”融合创新、构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的角度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将铁路卫星应用东南研究中心项目转化落地,为我市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搭建重要的科技支撑平台,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支持:

一、加快资金扶持。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把古文物北斗监测平台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以保障古文物北斗监测平台的顺利进行与快速推进,加快推动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福建样板”。

二、加强项目对接。把古文物北斗监测系统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做好古文物的综合开发与保护,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传统产业跨界融合,促进古文物北斗监测系统项目的转化落地,为后续平台提供数字支撑。

三、加大政策助力。一是对项目引荐人福建省三联通信有限公司给予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对该公司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根据《三明市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若干措施》相关政策待遇,对该公司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或补助落户、子女就学等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协调争取贷款优惠政策。协调有关金融部门,对项目引荐单位实行贷款优惠,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