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盟员风采 >> 灾区心理援建,我们在行动--陈子玲援川纪实

灾区心理援建,我们在行动--陈子玲援川纪实

2010-10-27 09:24:19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6565
    题记 6月14日,福建省第三批心理援助服务队抵达四川都江堰市。团队中,3名来自我市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子玲、陈晓茹、茅飞珠和其他13名队友在为期10天的援助行动中,共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讲座7场2000多人次,进行个案心理治疗41例,并为阳光心理学校132名青少年开展心理康复课程……本期,我们走入3名队员在地震灾区的工作生活,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经历。 


                                   应征,为了灾区的孩子

    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子玲开始时刻关注各种媒体,了解灾区的情况。专业敏感性让她意识到,灾后群众心理创伤的疗治刻不容缓。5月15日,陈子玲将自己收集编写的有关《大难之下心理危机干预》资料发邮件给成都的朋友,并让他转达给灾区的父老乡亲。同时,她也抓紧工作之外的时间学习危机干预知识,上网听专家讲座,期待有机会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灾区的人民。陈子玲说:“灾后心理干预又被称为心理重建,这几年越来越受到我们国家的重视。与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往往不为人注意。实际上,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5月19日,得知福建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向社会公开招募心理康复志愿者,陈子玲再也坐不住了———做志愿者,参加心理援助服务队去!“团省委的号召激发了我多年不曾有过的激情。我认为自己是去灾区的最适合人选。因为我是医疗、心理两栖人员,红十字、心理救援都在行。”陈子玲为参加心理援助服务队做好了准备,随时等待奔赴灾区。可是几天过去了,第一批公布的赴川成员名单中并没有她的名字,随后公布的第二批成员中,她依然没有上榜。正当陈子玲以为是年龄偏大,阻碍她志愿者之行的时候,6月11日下午,团省委的一纸调令重新点燃了她内心的希望:“6月13日到福州西湖宾馆报到,参加第三批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于次日出发赴四川都江堰市。”短暂的内心波动之后,陈子玲马上恢复了平静。她知道此次都江堰之行意味着什么,荣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做好了吃苦、承担风险的一切准备。

    在福州,陈子玲与先期到达的我市另外两名心理援助服务队成员陈晓茹、茅飞珠汇合了。出征前夜,第三批全体队员认真听取了第一批心理援助服务队的工作报告。大家对都江堰受灾情况,特别是抗震救灾前线官兵及受灾群众的心理受创情况有了较为直观、全面的了解。随后,第三批心理援助服务队连夜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分享会,依据全体队员的专业特长进行了详细的分工。此外,全体队员还携带了大量心理辅导所需的辅导教具、心理教育影片、教学活动设计参考书以及福建大中小学生的书信、卡片。福建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整装待发。

                                 沙盘,游戏里的倾诉

    6月14日下午,心理援助服务队搭乘川航飞机经长沙降落成都后,队员们便马不停蹄驱车赶往都江堰市。在与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后,服务队就地展开了入户调查,初步摸清了安置点灾民的基本情况。经过全体队员充分讨论,大家把工作目标定位为“实现心理援助可持续发展”,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灾区师生、家长做好复课的心理准备,探索建立长期的心理帮扶机制。

    6月16日,都江堰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正式复课了,心理服务队的援助工作也随之全面展开。16名队员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为该校12个班级近千名学生开设了团体辅导课程。除了心理游戏、心理小测试、个体咨询外,他们还利用自己所长,为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的部分老师进行短期培训。这期间,一种名为“箱庭疗法”的心理疏导方式开始逐渐被师生们熟知,并获得大家的认可。它的掌握者正是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陈晓茹。

    记者了解到,“箱庭疗法”又称沙盘疗法,它是在咨询师的陪伴下,通过非言语的手段,让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再现其多维的现实生活,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是一种从人的心理深层面来促进人格变容的心理治疗方法。陈晓茹说:“‘箱庭疗法’在大中小学生中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少年儿童多种心理疾病的治疗(如自闭症、抑郁、恐惧与焦虑等),并对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以及健康心理维护等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一次一个北实小的孩子先后摆出房子、汽车、羊2只、成人、小孩7人、鸡毛键、棋子2个、风车等。主题为‘城市规划’(即对未来的憧憬)。从与来访者的箱庭对话中得知,此次地震,虽然他家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小孩子身临其境,看到城市建筑和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震后惨景,在无意识中通过箱庭摆放,表现了来访者渴求安全、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以一种自发游戏的心态来创造箱庭世界以及自由地表达内在的感受。”找到症结后,陈晓茹为来访的孩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计划,帮助孩子逐步走出心理阴影。

                              在灾区,我们感动常在

    在灾区10天的工作中,这些手系黄丝带的心理援助服务队成员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他们忘我工作的身影受到了当地媒体,以及普通市民的广泛关注。队员茅飞珠介绍说,高耸的马踏飞燕雕塑下,都江堰迎宾广场上停着一排整齐的野战餐车。成都空军某部军需科的指战员每天都在这里迎接来自福建心理援助服务队十余人的“要饭”队。“有时,队员们因工作晚回,没有及时出现在那排餐车旁,部队首长会示意战士为我们烹饪小炒菜肴,并送上袋装酱菜,保证队员们吃饱吃好。他们说,虽然为你们做饭不是我们部队的义务,但我们有这个责任帮助为四川灾区做出贡献的志愿者。”

    “每当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不争气的泪水就会不自觉地滑落。”茅飞珠动情地说,“在都江堰,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感动着我。的士司机看到我们身上的志愿者标志时坚决不收费,我们执意要付钱的时候,他一句朴实的话震撼了我们,也说服了我们———‘你们大老远来帮我们,我们感激你们,就让我做点什么吧’。我们感动了,我们没理由拒绝这份朴实的大爱。还有一位福建长乐籍的老乡为我们送上了几箱西瓜、桃子,留下简短一句:‘因为你们,我觉得我作为福建人脸上有光。’”

    天灾有界,大爱无疆。茅飞珠告诉记者,在灾区,服务队一行奉献了爱,同时也收获了爱。志愿者人性的光辉照亮了灾区阴霾的天空。“我们深深懂得,再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通过我们志愿者爱的接力棒的传递,一定会让灾区人们的生命之花再度盛开。”

                         离别,心灵“救灾”仍在继续

    在都江堰的日子,除了随处可以见到大地震带来的破坏,心理援助服务队也一天天感受到这个城市可喜的变化:街上商店开门营业的越来越多;闷热的帐篷逐渐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活动板房;废墟被逐一清理干净;街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街面日渐喧闹……

    当然,最令队员们感到欣慰的是,重新看到孩子们绽放的笑脸。陈子玲说:“地震灾区的‘硬伤’三年甚至更短时间里就能医治。但要医治它的‘软痛’,抚平灾区同胞的心灵创伤,重建精神家园,却还任重道远。所幸的是,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灾区的帐篷里已经传出孩子们天真的笑声,但要让更多受灾群众忘却忧伤、恢复自信,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为了让福建省心理援助服务队在都江堰市各安置点洒下的心灵种子能够生根发芽,第三批队员决定在前期工作比较扎实的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建立阳光心理学校分校,与校方共同探索建立长期心理援助帮扶机制,实现心理援助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茅飞珠介绍说:“队员们和许多师生、家长都互留了联系方式,这样以便于我们对援助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建立长久的心理辅导关系。地震虽过去一月有余,但心灵的‘救灾’却远未结束,甚至刚刚开始。”

                                                          摘自《三明日报》2008年7月10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