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研究 >> 教改研讨 >> 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策略

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策略

2011-06-14 16:31:30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3456
                                            黄新周

    200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考察时对技工学校的学生语重心长的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缺乏。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务院于2002年下发了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又下发了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工人培养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职业技术教育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满意度低,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评价中,认为专业能力差的占78.9%,职业素养较差的占85.5%,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占75.6%,学习能力不强的占70.5%. 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两项调查指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恰恰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职前实践实训的欠缺。这种欠缺在客观上是由于学制的实际缩水,中职类由三年缩为两年甚至一年,高职类由三年缩为两年半甚至不到两年半,本科类由四年缩为三年半至不到两年半;实训实践指导教师的缺乏;实训实践空间的不足。职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受到的职前实践实训的机会大打折扣,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差也就理所当然。为此,对职业技术教育在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大职业教育观。职业教育不仅限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仅限于职前教育。应关注从中等职业教育到本科职业教育的各个职业教育阶段,不要边缘化了高校的职业教育;也应关注职前到职后的职业技能不断培训提高,不要重前不重后。
(二)合理规划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对职业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到本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做全面的调查、摸底。从中按不同的专业实践类别筛选出较为成型的、基础较好的、具备一定规模的作为实训实践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设施、规范管理。避免实训实践基地规模小、建设散、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要注意依托高校现有的实训实践场所和设备﹙在高校已有较多的高实训实践设备、场所建设投入﹚,提升实训实践的层次。这样,即可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实训实践设备、场所的有效利用率,又可加强校际交流。
(三)寻找校外合作伙伴,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活动,更多的实训实践基地可直接依托企业而建立。可由政府出面组织建立校校、校企之间的职业技术教育联盟,共同参与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减少政府在这一方面重复性的投入,各方可即时了解实训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解决。更好的解决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为用人需求的脱节的问题。职业教育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高职院校所办的专业一般都与当地的行业对口,具有一批可以与专业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的各类企业。总结校企合作比较成功的一些院校的经验,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可遵循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国企与民企相结合,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相结合,不拘一格寻找合作伙伴的思路。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必须遵循合作双方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利益驱动对双方来说都很重要。企业的利益体现在:政府在各方面对企业的扶持;产生的社会影响形成的效益;学院对企业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客户培训、人才引进、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学院为企业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学院的利益体现在:可以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基地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完成双向选择,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在师资方面得到企业的有效支持;与企业建立科研方面的横向联系,提升学校科研能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
(四)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从一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有时候,寻找伙伴并不太难,难的是基地建立后运转困难,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1.利益机制。在基地的运行中,首先要确保互利互惠、互动互进的合作原则得到从充分体现,形成良好的利益机制。要通过合作协议或其他方式将合作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法律的方式予以明确,合作协议是对校企双方具有约束力的文件,是建立长期、稳定、高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法律基础,要随时检讨合作意向书的执行情况。但仅靠一纸协议书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要建立校企双方经常沟通的渠道,要定期召开校企双方的联系会议。在基地建设中,学校永远是主动的一方,学校要确立良好的服务意识,首先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与精神,要站在企业一方来考虑企业的困难、需求与利益,要主动解决学校力所能及企业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2.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人员精简、办事效率高的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领导机构可由专业管理委员会(或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人员组成,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很好地协调各方的利益。办事机构由专任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组成,应熟悉教学与生产的具体情况,能很好地行使管理职能、及时处理各种复杂事件。其次要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有关基地的运行管理将在下一节专门论述)。办事机构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转,要做好教学、师资、学生诸方面的管理工作。再就是要建立评估机制,要从各个方面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目前我国还没有近期也不可能出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方案,但实践教学基地自身应对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评价,教师的配备、进修、考核,学生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与指导。3.友谊机制。如果说“利益”是校企双方合作的驱动力,友谊与信任、理解与体谅则是维系双方长期合作的纽带与桥梁。校企双方要珍惜双方领导之间、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途径延续与加深这种友谊。在合作中出现分歧,尤其是涉及到双方利益的问题时,要及时协调与处理。专业管理委员会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些大型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可以成为学校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选派专家直接参与专业的规划与论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直接派人参与基地的教育活动;一些非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也应有专人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的管理到质量监控。专业委员会要进行经常性的活动,学校要与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要深入到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去考察,要建立起定期汇报制度,要及时将学校与专业的情况报告专业委员会成员。鉴于企业需要政府的扶持,学校还可以搭建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政府、学校、企业领导之间建立起友谊关系。4.激励机制。要保证基地正常运转,既要调动领导的积极性,也要调动企业员工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要定期对参与基地工作的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的工作做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并根据评估、评价的结果对成绩显著的基地和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与教师进行表彰。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产学结合。产学结合在合作教育上看起来是企业与学校双方的事,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无视教师、企业员工和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基地的运行中有着多重身份,他们既是与企业合作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基地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因此学生在基地建设与运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的需求是基地教育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动力。要充分提高学生对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参与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一般来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种产学家合作教育的形式是受到学生欢迎的。但也要防止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基地学习面临的困惑与困难。教师与企业员工分别代表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主导者,对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活动按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具有引导、监督与促进作用。在合作教育中,在加强校企双方的联系、沟通、信任与理解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行为与举止对双方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充分调动教师与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防止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行为出现偏差等现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