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民盟概况 >> 盟史钩沉 >> 回忆民盟三明市委会成立之前的盟史点滴

回忆民盟三明市委会成立之前的盟史点滴

2010-10-27 08:18:30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7284
                        黄炎辉

  一、星星点点。解放后三明没有盟的地方组织,但三明地区仍然有部分盟员分布在各地。就像天上晨星,星星点点却闪着盟的光辉。这些盟员一是原籍三明地区,解放前去福州求学,去福州参加了民盟的地下组织,解放前夕回到家乡(如明溪的廖仕章等几位同志),他们曾在明溪县城的解放斗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光和热。二是解放前在福州参加民盟,福州解放后抱极大的革命热情参加了“革大”(解放初期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然后分配到三明地区工作的。为宁化的林木桪、泰宁的沈国镇、永安的苏景盛和尤溪的游人。三是一些解放初期在福州参加民盟,解放后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到三明地区来工作的。这些同志中有永安农行工作的杨佩珠,尤溪合成氨厂的陈耀及另一位三明农行工作的同志等。最后就是我和林可清、郭祖寿、邱小玲四位。我们原来都在福州工作,在一九五七年的政治风暴中被打成“右派”遣送到三明山区来“改造”的。平反以后都在三明市区工作。
  以上这些老盟员,或是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参加盟的地下组织,或是解放初期因对盟的向往以极高热情参加了盟组织。他们对民盟都有深厚的感情。除参加“革大”的同志按当时的相关规定暂时脱离盟的组织关系以外,其他同志大都以个别联系的方式同民盟省委保持联系(称为个别联系盟员),盟省委的机关刊物《福建盟讯》及其他相关资料定期寄给各位盟员。盟员个人有什么问题也直接向盟省委汇报。但在十年“文革”动乱期间,民盟被迫停止活动,因而我们和盟组织的联系也随之终止。尽管如此,盟员的心还是和盟组织紧紧相连的。例如三明化工总厂有一位建国前入盟的赖根培同志,在“文革”中几经磨难,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已经成了精神病人,据他的家人说:老赖平时什么都不看,而对盟省委寄去的《福建盟讯》及其他资料却非常认真地反复阅读。他平时也不和别人交往,据说有人随便到他家里,他还拿起厨房菜刀来驱赶。然而当我和盟省委的朱柽同志(曾是赖的老师和入盟介绍人)到他家里看望他时,他却对我们非常友好,对我们很有礼貌地交谈。连他家里人都觉得很惊奇。这或许就是盟和盟员之间的心灵相通吧!
  二、成立三明民盟直属小组(直属盟省委)。
  在三明市区工作的四位曾被戴上“右派”帽子的盟员中,林可清在六十年代初摘掉帽子,随后还担任了三明闽剧剧团团长,并安排了市政协常委的职务。郭祖寿则在文革前从农村调到市耐火材料厂任技术员。文革后调三明七中任教。而邱小玲和我则是最后从农村调回城市的。邱被安排在三明师专任教,我则被安排在三明三中。我们四人中除我和郭祖寿原是福州高工(后为福州机电学校)的同事互相认识以外,其他都是彼此不相识的。大约在1979-1980年因我因落实政策事宜多次回到福州。此时,经过文革破坏,民盟省委也是面目全非的。原来盟省委机关大院已被其他单位占用,建成新的大楼。盟的新家被安排在湖东路中共福建省委外事组大院内的两间房子办公。几位老盟员干部正在为恢复全省盟的活动而奔忙。老战友吴修平同志(后来调民盟中央任副主席)当即告知我,三明将要建立民盟组织,嘱咐我回三明以后首先要将一些老盟员串连起来为建立盟的组织做准备。林可清因原籍福州又因闽剧团关系经常回到福州。大概盟省委的有关同志也对他有类似的交代。这样,我们四位盟员最先联系上了。后来在宁化文化馆工作的地下盟员林木桪也调来三明,他和林可清熟悉,于我们五位盟员经常聚会,就像久别重逢的亲密兄弟姐妹。1981年初(大约是二三月份),民盟福建省委正式发文组建三明市民盟直属小组并指定林可清为正组长,我为副组长。从此三明地区破天荒地有了民主党派组织。由于林木桪不久就调到福州农科院工作,因此民盟小组最初就是我们四个人。
  盟小组成立伊始,盟省委随即派人多次前来三明协助开展工作。一是与统战部门联系,二是走访本地区长期和盟组织失去联系的个别联系盟员,促使他们尽快参加盟小组活动。最先恢复组织关系并参加活动的是永安的杨佩球和苏景盛,接着是明溪县的几位地下盟员和其他一些个别联系盟员。
  在盟小组成立大约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1、邀请盟内著名专家来三明讲学。由于文革的破坏和当时中学教育的现状,我们根据民盟省委的指示向三明地区教育局联系并提出邀请盟内教育界著名教师来三明讲学。局领导表示非常欢迎,并指示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具体组织实施。不久省盟组成讲师团并派朱柽(盟省委委员)、周远隆(省盟专职干部、后为民盟福州市委主委)、陈培昭(省盟专职干部)三人率领盟内五位专家教授来讲学,其中有师大数学系的一位老教授和一位讲师,福州三中校长、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池伯鼎,两名福建省教师进修学院教授。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召集了各县、市中学相关学科的老师集中三明听讲并开展讨论,解难释疑,取得了很好效果。盟小组的全体成员则全程跟踪服务,或帮助分发有关资料,或参加讲座和小组讨论,充当小组记录员等等。讲学结束时,地区有关领导还亲切接见并宴请了讲师团全体成员,对这次讲学活动给予很高评价。一个多月以后,盟者委又组织英语学科的两位著名老师来三明讲学。通过讲学活动使许多知识分子开始认识民盟,接近民盟,从而扩大了民盟在三明的影响。
2、开展联谊活动。在中共三明市委统战部(时为地辖市,一般称小市)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组织盟员及其联系的群众还包括其他民主党成员(如民革的刘彦琛)总共二十余人开展一次联谊活动。在活动中统战部的负责同志向大家宣讲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使大家接受一次很好的统战思想教育。同时又组织大家参观市区风景名胜瑞云洞和麒麟山公园。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参与者都觉受益非浅。
3、欢送退休老盟员。三明七中教师郭祖寿同志退休时,我们组织了一次隆重的欢送座谈会。与会者有小组盟员及所联系群众二十余人,并邀请了七中的中共校领导参加。会上盟小组对郭老师在本职岗位工作和盟内工作方面一贯的优良表现给予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充分肯定。通过他的突出事例,特别是在逆境中悉心钻研技术,做出突出成绩给与会者以极大启发教育。从他的事例可窥见一个老盟员的优秀品质。会上盟小组向他赠送了纪念品,七中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对盟小组的这次活动倍加赞许。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与会的盟员及所联系的群众深感盟组织对盟员的深切关怀,深深感到做一个盟员的光荣和民盟组织的温暖。
4、发展新盟员。盟小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盟员各自单位都有一些知识份子表示了要求加入民盟组织的愿望。于是三明七中、三中、五中、三明闽剧团、三明师专都有人申请入盟。我们在最初吸收新盟员时都很注意质量。坚持盟的发展方针,采取比较慎重态度。每吸收一位新盟员,除入盟介绍人对其作全面介绍外,一般都要向其所在单位进行了解,征求意见。有的小组领导找其个别谈话,讲解盟的性质和任务,端正其入盟动机。因此,初期发展的盟员一般质量都比较高。例如三明师专最先被评上讲师的教师几乎全部参加了民盟。闽剧团的编剧兼导演,省人大代表和一位剧团台柱子名演员都是最早参加民盟的。民盟对他们有较强的向心力,盟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三明市区发展新盟员的同时,通过永安的老盟员在永安的市第二医院和永安一中发展一些新盟员。同样,这批首先发展的新盟员也是质量比较高的。例如第二医院的副院长,和内科主任就是最先参加民盟的。我们注意质量,坚持以知识分子中上层为主的发展方针。他们入盟以后群众反映很好,这为三明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开展调查研究,为成立民盟地方组织作准备。根据盟中央的规定:成立民盟地方委员会必须具备相关条件。对盟员数量、城市规模(符合大、中城市人口规模)、当地知识分子状况等均有要求。根据盟省委的指示,在市委统战部的支持帮助下,我先后走访了市民政局、教育局和市科委等有关部门。对市区人口状况(数量和结构),大、中、小学教育及工厂企业科技人员状况作了深入调查。当时市区只有师专和刚刚创办的三明职业大学。高等学校较少,但中、小学数量相对较多。除政府教育部门主管的中、小学以外,还有不少大型企业所办的中、小学。如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总厂,都办有完全中学,而重机厂、纺织厂、省建一公司、三明制药厂等。许多厂矿企业都办了中、小学校。当时三明是我省的重工业基地。许多大型企业都聚集了大批科技人员,这是三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外多所医院(包括厂矿自办的职工医院)也有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医生。因此,三明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数量多,质量高。这就为三明民盟组织今后工作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将以上调查结果报送民盟省委,再由盟省委报请盟中央备案。这样就为成立民盟三明地方委员会创造了必要前提条件。
三、成立民盟三明市委员会筹委会。经过盟小组二年左右的艰苦工作,在盟省委的关心、领导和地方统战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原来分散各地的十三位老盟员(其中有八位是地下时期入盟的)都相继参加了三明盟组织。根据盟的发展方针我们又在三明市区和永安陆续发展了约二十位新盟员,同时还广泛联系了一大批有意加入民盟组织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成立民盟的地方委员会已是大势所趋。经盟省委批准1983年8月民盟三明市(此时已撤地区设市,通称大市)委员会筹委会宣告成立,从此产生了筹委会领导班子。根据盟省委决定当时仍在荆东的福建农学院的民盟基层组织划地区筹委会领导。农学院有多位盟内知名老教授和一批优秀盟员,如此三明盟的组织进一步扩大了(大约五十多位盟员),声誉也提高了。我们的筹委会负责人由时任农学院园艺系主任的老教授来担任。在筹委会之下还成立了中教、科技及永安等多个支部。三明民盟处在一个欣欣向荣的阶段。农学院不久迁回福州,该院盟组织随之和三明脱钩。
  回忆过去,感慨万千,盟小组成立之初,成员只有四人,条件十分艰难,而组长林可清同志因负责闽剧团工作大部分时间都要率团下乡到各县乡演出。其他几位同志或因长期在农村劳动业务疏荒,或因工作性质改变,搞好岗位工作已相当困难,在此情况下,我们无怨无悔,全力以赴,将所有业余时间扑在盟务工作上,我们不争名,不争利,更不争权,竭尽一位老盟员的职责。用我们自己在岗位工作和盟务工作上的良好表现来影响周围群众,让一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和接近民盟。在当时情况下,社会上包括知识分子中有许多人对民盟是不了解的,有些人甚至误解或者害怕接近民盟。例如文革期间有一次我从乡下来城区找郭祖寿(福州工作时的同事)而单位的军代表竟说民盟是反动组织,我找郭是“反革命串连”,我气愤地驳斥了他并坚称民盟是革命组织,是和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战斗的革命党派。但是他还是恼羞成怒把我送到市革委会保卫组。还有,一位建国初期在福州入盟、时任市区某银行职员,当我和省里派来的朱柽同志多次到他住所动员他恢复盟的组织关系,他总是婉言拒绝,这是三明地区唯一的一位没有恢复盟籍的人。他实在太害怕了,解放后不断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民盟受到的严重挫折,“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现实,使他不敢再参加民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在我们山区,政治气候还比较寒冷,这是当时的客观现实。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当时党委统战部门,思想较为解放,对民主党派的工作是十分支持的。例如盟小组成立之初,统战部成了我们的家,盟的小组会都在统战部内召开,盟小组没有任何活动经费,无充足人力、财力。开展规模较大的盟务活动,都靠统战部门支持。例如那次盟内外成员联谊活动,从交通车辆、餐饮接待以至通讯联络等等几乎全部帮助我们解决,对此,直到现在,我还应再一次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三明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民盟没有基础。盟小组成立之初,我们注意了发展一些质量高,群众影响好的知识分子入盟,为后来民盟的发展打下基础。我市第一届市委会主委叶之赞和现任主委柳忠武都是那个时期参加民盟的。但是,另一方面从筹委会开始到第一市委会成立之后,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一些问题。主要是盟员发展十分迅速,但对新盟员的教育却没有跟上,问题在盟省委的察觉和关怀下逐步深到克服。
  时至今日,三明民盟已经进入青壮年时期,盟员总数从开头几个十几个人发展到近五百人。盟小组最先的四位同志如今除我以外都相继离世。他们如若有灵,对今天的兴旺局面定会感到高兴。作为一个三明民盟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一个曾经风风雨雨经委不少委曲但又胸怀坦荡的老盟员,我殷切希望我们三明盟组织,今后一定要加强盟的自身建设,对于新盟员要注意加强盟史和盟的性质任务教育,端正入盟动机,增加凝聚力,继续继承和发扬民盟民主、团结的优良传统,发挥盟的智力优势和整体力量,团结广大盟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为三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