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大会发言 >> 政协十届四次 >>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促进我市经济转型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促进我市经济转型

2020-01-13 09:55:52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2395
                               民盟永安市委会

    2018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5.8%,分别落后于全国、全省16.4、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和实现程度的标准之一。按照市委林书记提出的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转型的指示精神,我市加快发展三产已刻不容缓。
一、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产规模总量不大,比重增速较低。我市近三年三产占GDP的比重均较低,服务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省内沿海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行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层次不高。我市服务业经济中传统产业占比约70%,服务业经济仍以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行业为主,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占比较小,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距全省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城市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率不成正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3、金融服务不足,消费水平尚须提高。一是融资的渠道少、门槛高,多数私营业主的发展资金只能通过民间融资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商业银行受上级部门制约因素较多,服务基层的新产品不多,快速办事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渴求形成强烈的反差。三是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偏低,收支结余资金大部分用于储蓄,对其他服务业的消费需求相对有限。
4.人才匮乏问题突出,招才引才较困难。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据一些企业反映,我市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人才难以引进、难以留住。对服务业人才培养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才资本投入也相对不足,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反过来也制约了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5、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项目质量不高。我市对外招商引资的项目依然以工业项目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很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目前,我市服务业投资仍以房地产项目投资为主,除房地产项目外,每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偏低。
二、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上不够到位。一是由于我市是传统工业大市,一直以来重工业轻服务业思想较重,认为服务业是非生产性部门、可创造税收不多,从而忽视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作用及二者共同发展的互动性。二是由于内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致使我市上下普遍对发展现代服务业信心不足,这就导致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增速始终处于全省靠后位置。
2、体制机制上仍需理顺。因服务业发展行业涉及民政、交通、工信、文旅、房管、金融等十多个部门单位,而主管部门发改委本身业务量大、主管人员少,因此对服务业发展的整体统筹调控能力不够,尤其是辖内两区下辖的乡镇街道主管服务业的人员均是身兼多职的经济服务中心人员,无法全面有效掌握辖区内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且无暇统筹指导其健康持续发展。
3、对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据调研,我市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各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相互协调不够,部分资源要素供给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服务业水电价格普遍高于工业企业等。同时,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存在重工业、轻服务业的现象;在资金安排使用上,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扶持力度也亟待加大。
4、规上服务业企业较少。近几年,我市虽然出台商贸流通、营利性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发展措施,鼓励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但由于我市现有服务业企业大都规模小、人员少、技术含量低,因此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均较为有限。而一些无法达到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入统标准的行业企业虽有发展,但现有数据却无从体现。
5、商圈商业体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虽因市场需求自发形成一定的商圈规模,但商业体建设尚待加强,且现有的多数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投入不足、职责不清、监管不力、服务功能不全和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新商圈也有待进一步培育。
6、三产总部经济较欠缺。如,我市虽有若干个较大型超市和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快餐连锁企业,虽然这些超市及快餐连锁企业形成的消费额巨大,但因其大多为外部企业分支机构,故未能纳入我市经济数据统计,而我市目前又尚未形成能够辐射周边的有影响力的商贸核心企业。
三、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三产战略定位。我市要适时建立政府发展服务业的引导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拉动作用,并在我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市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问题协调的基础上,尽快战略性确立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制定各行业中短期发展规划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服务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两区乡镇、街道也要相应组建服务业发展工作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做到服务业发展指标和项目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并相应统筹配齐服务业工作人员,切实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抓好抓实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与氛围。
2、加大政策扶持,突破三产体制障碍。我市服务业重点行业责任部门要以今年出台的“第三产业突破发展实施方案”为抓手,认真对接上级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用好用活政策,尽快推出先行先试、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市场化率,实行“非禁即入”政策,突破服务业发展瓶颈。重点从培育规模企业、项目用地和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落实好制造业主辅分离、“个转企”“小上限”“小升规”、上限上规入统等扶持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应统尽统,鼓励异地总部分支机构转变为我市当地企业法人。
3、加大招商力度,确保资源平等供给。我市要实施服务业项目与工业项目同等的招商政策,完善服务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督促我市服务业相关组成单位和两区乡镇、街道加快组建招商团队,围绕我市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行业,策划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依托“6•18”“9•8”“11•6”等重大招商活动平台,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式招商,引进一批服务业产业项目,消除资源供给的不平等,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4、提升商贸氛围,补齐规划建设短板。认真着手制定全市商贸发展方面的规划,下大力气营造好一批商业核心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能够带动商业集聚的功能区。加快对接全国性物流公司,融合现有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力争建成闽中现代化物流中心。优化调整商贸布局,落实新建与在建的专业化、区域性专业市场,创建具有三明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管理等新型商场,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档次。支持外来企业本土化,对落户三明的知名大企业,鼓励其将基地、物流、配送等产业本地化,为本地纳税做贡献。
5、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休闲旅游产业。一是要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桃源洞、石林、大金湖、玉华洞等知名景点的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深挖旅游业发展增收潜力。二是要提高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出精品、创国家名牌,并整合辖内旅游资源与线路,提高我市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三是把发展景观旅游、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与带动、提升酒店餐饮、运输、商贸、文化等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努力把三明建成生态暨红色旅游强市,以发挥生态人文旅游资源的文旅创收潜力。
6、真抓实干,提升服务业质量与水平。一是积极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紧密结合,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依托高速公路、动车站的纽带作用,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企业建设。二是针对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的短板,研究对策,依托台商、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引进步伐,建立健全各种信息平台,推进技术推广应用、技术转让与交流服务,同时积极培育科技市场,发展环保、技术监督等综合服务市场,并创造良好的商务发展软硬环境和条件,促进法律、财务、工程咨询、市场交易等服务业发展。三是提升我市金融、技术、信息、咨询和专业服务等部门在服务企业发展上的举措,实现制造业、生产与非生产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加快转型步伐。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多引进金融服务业分支机构,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要大力推行科技经营方式、方法,运用互联网技术等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素质、服务质量和水平。
7、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民生产业发展。一是改造提升商业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尽快改变当前服务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陈旧、服务品牌缺乏等现状,整治沿街小巷商业服务网点“脏乱差”等环境问题,推进依法经营、文明经商。二是发展特色餐饮业,优化经营管理、环境容量、停车配套等各项功能,吸引更多商户、更多食客消费者,持续做旺做特做优做大。三是策划组织开展文化、体育、会展、商务、会务、节庆等大型活动,提高商务人流,为市区住宿餐饮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扶持三明学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职业培训等服务业,挖掘教育资源潜力,既不断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又使服务业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并以优质的教育卫生事业吸引周边地区人口的迁入,促进市区常驻人口的快速有效增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