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研究 >> 政协论坛讲坛 >> 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打造幸福三明、美丽三明

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打造幸福三明、美丽三明

2013-10-30 10:45:05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6845
                   柯白杨 刘兆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美丽中国”首入报告,必将指引我们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当前,我市正在着力推进的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是建设美丽三明的具体举措之一和必经阶段。美丽三明是美丽中国的组成部分,是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的拓展与深化,是创建三明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的目标和方向之一。随着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的推进和深入展开,广大市民对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这项造福工程存在着很高的期望和广泛的共识。这项顺民意、贴民心的造福工程必将得到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此外,三明建设生态市有先天优势,三明自然保护区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已有将乐龙栖山、永安天宝岩、建宁闽江源、明溪君子峰等四个******自然保护区,拥有罗卜岩、格氏栲等七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特色自然保护小区(点)800余个。几乎每个县(市、区)均设有一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我市已成为福建省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保护面积****的设区市;我市还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一些特殊保护区域的生态细胞,泰宁成为我市第一个******生态县。而“城区当作景区建”的“泰宁模式”,又为我市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泰宁城区当作景区建的许多经验总结提升后,将成为我市各地的生态建设的样板。
    综上,我们建议:
    一、积极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平台,抓紧实施《三明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和《三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档次,并将每年生态保护与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力争逐年递升,确保生态建设资金,为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打下良好基础,力争在2014年底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2015年底前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得命名,2015年底前达到******生态市标准,2016年底前通过******生态市考核验收并获得命名。
    二、大力倡导环保和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广大干群走出“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误区,形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发展目标合力,把生态市建设贯穿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三、努力提高广大市民在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开门搞“创模”,可以让全市人民共同感受到创建的艰巨性与艰难度,共同感受到创城的快乐感与自豪感,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得到亲身参与实践的共同经历,变“旁观者”为“参与者”,使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市民都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着力营造“人人参与生态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则广大市民对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的认知度与满意度将与日俱增,其无穷智慧将得以展现与体现。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海峡两岸、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较发达地区的创建生态市与环保模范城主题学术研讨会,共商多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抢占认知高地,以实现决策的****效益化与最短途径化。
    四、发挥我市“中国绿都” 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加大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力度,重点做好沙溪两岸滨河绿带景观提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形式拓宽及增加城市绿道,增植花化、彩化、香化树种,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水平。借助持续推进与拓展我市“一轴两翼”的森林文化旅游发展空间的工作,将其与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工作有机结合,合二为一,以努力实现生态市、环保模范城、森林文化建设的“三丰收”,让美丽的三明更加宜人、宜居、宜行、宜业。
    五、市委、市政府在适当时期启动三化退厂入园可行性研究,以市区空气质量问题的根本改善为突破口,真正突破长期以来困扰全市人民已久的三化片区重点污染源问题,以提振全市人民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的信心,从根本上改变三明市区的城市面貌。
   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实现“把三明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较发达、城乡人居环境清洁安静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绿水长流、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闽西北内陆山区”的总体目标。
                           (提交第六届三明政协论坛征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